为何说威马创始人12年薪是谣言?一文道破真相

为何说威马创始人12年薪是谣言?一文道破真相

前段时间,威马汽车创始人的年薪,在网上火了一把。据消息称,2021年,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的薪资为12.6亿元,而威马汽车主要管理层的薪资总额为17.5亿元。1个亿对普通人来说,尚且还是天文数字,更何况是12个亿。一时间,威马汽车陷入天价薪酬的风波。

12亿年薪?假的!

威马汽车薪酬从何而得知?根据招股书显示,威马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薪金及花红人民币201万,受限制股份(股权)12.59亿元。而不少人将薪金及花红、受限制股份(股权)混为一谈,简单粗暴相加,得出威马创始人年薪12亿的结论。

在这里有必要解释薪金及花红、受限制股份(股权)的区别。前者为实际工资,后者为期权激励,不属于现金性质。说直白点,威马创始人沈晖的薪酬为201万,12.59亿元并非工资,不产生实际的现金支付,而威马管理层17亿的薪酬也不是实发工资。

了解股权激励很重要!

股权激励,是对员工进行长期激励的机制,其目的是为了激励和留住核心人才。其中,期权激励可视为有条件的股权激励,是指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和条件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股权的权利。威马汽车沈晖的12.59亿元正是期权激励。

通常在上市之前,企业都会进行股权激励。以小米为例,曾向7126名承受人(包括集团高管和其他雇员)授出购股权及奖励,合计2512694900股B类股份(按股份分拆调整),股权激励授予比例占总股本的11.23%。

与之相比,威马授予的期权占比仅为5%,远低于行业水平。再则,这5%其中有超过1%是包括此前准备A股上市时回购的部分,而此次威马赴港上市新增期权低于4%。

同时,期权是根据公司当前暂时估值而预估金额,通常占总估值的2%-3%。估值影响期权激励,而行业环境会影响估值。前一两年,新能源汽车大火,无数投资者争相投资新能源车企,新能源车企估值也应声上涨。

在威马汽车成C轮融资时,估值为203亿元,后相继完成C+轮融资、D轮融资,估值从352亿上涨到468亿元。在融资过程中,威马汽车不仅拉动了估值上涨,而且实现了资本保值增值。

在2022年初,威马汽车完成近6亿美元的Pre IPO轮融资时,此时估值达到70亿美元。威马沈晖12亿的期权激励,占比仅为2%,是合理范围。

新能源汽车市场“遇冷”

正如前文所说,行业环境影响估值,而估值影响期权价格。如今,新能源汽车形势不容乐观,芯片供应短缺、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困境还未彻底摆脱,而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态度也更加理性。这段时间,新能源汽车板块持续走低,多家新能源车企均出现股价大跌的情况。,甚至有个别车企股价惨遭“腰斩”。

在股价跌跌不休的大背景下,正在准备上市的威马汽车,估值难免会受到影响,打折情况也是很有可能的。而威马汽车的期权激励也将受到波及。也就是说,威马沈晖12亿的期权将下降,可能远远低于12亿。

写到最后

互联网充斥着大量真假难辨的信息,正如此次威马创始人年薪。很多人只看到了12亿的表象,但没有深究12亿的背后。其实,如果威马创始人真拿了12亿年薪,都不用网民亲自动手,威马股东和员工都会有异议。如今,这场“天价薪酬”乌龙事件也将告一段落。威马汽车重点是推动上市进展,相信股权激励计划的加持之下,将激励公司全体员工上下一心,促使威马汽车早日登上港股。